
肩袖损伤的表现
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
抬手取高处的物品时,肩膀突然传来一阵刺痛;
抱孩子或提重物后,肩膀持续酸痛不止;
甚至连梳头发、扣内衣这样的小动作都变得困难重重?
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肩膀不适,很可能是肩袖损伤在悄悄作祟。
作为肩关节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,肩袖损伤在中老年人群和运动爱好者中尤为高发,却常常因为认识不足而被忽视或误治。
今天,我们就来全面揭开肩袖损伤的神秘面纱,教你科学应对肩膀的 “求救信号”。
认识肩袖:肩关节的 “稳定器”
要了解肩袖损伤,首先得认识肩袖这个重要的解剖结构。肩袖并非单一的组织,而是由冈上肌、冈下肌、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共同组成的 “袖口” 状结构,它们像四条坚韧的韧带牢牢包裹着肩关节,将肱骨头稳定在肩胛盂内。
肩袖的作用至关重要,它不仅能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,还能控制肩关节完成前屈、后伸、外展、旋转等复杂动作。我们日常的抬手、投掷、负重等动作,都离不开肩袖肌肉的协同工作。由于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,肩袖组织长期处于频繁的摩擦和牵拉中,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磨损和损伤。
肩袖损伤的 “幕后推手”
肩袖损伤的发生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了解这些致病因素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损伤。
年龄增长是肩袖损伤的重要诱因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肩袖肌腱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,肌腱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,弹性和韧性下降,就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样容易断裂。研究显示,50 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上升,60 岁以上人群中无症状的肩袖部分撕裂发生率可高达 20%-30%。
过度使用和慢性劳损也是常见原因。长期从事需要反复抬臂的职业,如教师、厨师、油漆工等;或经常进行投掷、游泳、羽毛球、网球等肩部负重较大的运动,会使肩袖组织反复受到摩擦和牵拉,容易引发慢性损伤。此外,长期保持不良姿势,如含胸驼背、肩膀前倾,会导致肩袖肌肉过度紧张,增加损伤风险。
急性外伤也可能直接导致肩袖损伤。如摔倒时用手撑地、肩部受到直接撞击、突然提拉重物等,都可能造成肩袖肌腱的急性撕裂。这种损伤往往会伴随剧烈疼痛,需要及时就医。
肩袖损伤的典型症状:别再误以为是 “肩周炎”
肩袖损伤的症状与肩周炎(冻结肩)等其他肩关节疾病有相似之处,因此常常被混淆。但只要细心观察,就能发现肩袖损伤的独特 “信号”。
疼痛是肩袖损伤最主要的症状。疼痛通常位于肩关节外侧,有时会放射到上臂中段。疼痛在抬臂 60°-120° 时最为明显,这个角度被称为 “疼痛弧”,是肩袖损伤的典型表现。此外,夜间疼痛也是肩袖损伤的一大特点,患者常常会因为肩膀疼痛而难以入睡,或在翻身时被疼醒。
活动受限也是常见症状。患者会发现自己无法顺利完成抬臂、外展、旋转等动作,比如无法举手梳头、无法将手臂举过头顶、无法向后背手等。在进行这些动作时,肩膀会感到无力或疼痛加剧。
随着病情的进展,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。由于肩袖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使用,会逐渐萎缩,表现为肩膀外侧的肌肉变瘦、变软,用手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力量减弱。
自我鉴别:简单动作初步判断
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,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自我测试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。
抬臂测试:站立或坐位,将患侧手臂缓慢向上抬起,观察在抬臂过程中是否出现疼痛,尤其是在 60°-120° 之间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加重。如果存在这种情况,提示可能有肩袖损伤。
落臂试验:将患侧手臂抬至 90°,然后缓慢放下。如果手臂无法控制地突然掉落,或在放下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,可能提示肩袖肌腱完全撕裂。
力量测试:用健侧手按住患侧手臂的肘部,尝试向外展手臂,同时健侧手施加阻力。如果患侧手臂力量明显减弱,或在对抗时出现疼痛,也可能是肩袖损伤的表现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自我测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,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。如果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。
科学诊断:明确损伤程度的 “金标准”
要准确诊断肩袖损伤,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、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。
体格检查是基础,医生会通过观察肩膀的外形、触摸压痛点、检查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等,初步了解损伤情况。
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,它具有无创、便捷、实时动态等优点,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形态、结构和损伤情况,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观察肩关节的活动情况,对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。
磁共振成像(MRI) 是诊断肩袖损伤的 “金标准”,它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细微结构,准确判断损伤的部位、程度和范围,包括肌腱的部分撕裂、完全撕裂以及肌腱炎等病变,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。
治疗方案:根据损伤程度 “量体裁衣”
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、患者的年龄、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功能需求等因素来制定,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。

对于轻度的肩袖损伤,如肌腱炎、部分撕裂且症状较轻的患者,通常首先采用保守治疗。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休息制动,避免进行引起疼痛的动作,必要时可使用三角巾或吊带固定肩关节;物理治疗,如超声波、冲击波、热敷、冷敷等,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和炎症;药物治疗,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,如布洛芬、塞来昔布等,以缓解疼痛和炎症,也可在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、医用三氧、高渗葡萄糖等治疗;康复锻炼,在疼痛缓解后,进行针对性的肩关节康复锻炼,如钟摆运动、爬墙运动、肩胛骨稳定训练等,以增强肩袖肌肉力量,恢复肩关节功能。
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,如肌腱完全撕裂、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,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,这是一种微创手术,通过在肩关节周围做几个小切口,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,在镜下将撕裂的肌腱重新缝合固定在骨头上。术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,以确保手术效果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。
康复锻炼: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
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,康复锻炼都是肩袖损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损伤的愈合,增强肩袖肌肉力量,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。
在康复锻炼的早期阶段(通常为损伤后的 1-3 周),应以缓解疼痛、减轻炎症为主,可进行钟摆运动:身体前倾,患侧手臂自然下垂,像钟摆一样轻轻前后、左右摆动,每次 10-15 分钟,每天 2-3 次。
在疼痛缓解后,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,进行肩关节的活动度训练,如爬墙运动:面对墙壁站立,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,直到达到最大高度,然后缓慢放下,每次 10-15 次,每天 2-3 次。
当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后,可进行肌肉力量训练,如哑铃侧平举:手持轻哑铃,手臂自然下垂,缓慢将手臂向两侧抬起至与肩同高,然后缓慢放下,每次 10-15 次,每天 2-3 次;肩胛骨稳定训练:坐位或站立位,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收缩,然后放松,每次 10-15 次,每天 2-3 次。
需要注意的是,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,以免加重损伤。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。
肩袖损伤虽然常见,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,早期发现、及时治疗,并坚持科学的康复锻炼和预防措施,就能有效保护肩关节健康,让肩膀重新灵活自如。记住,肩膀的健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,别让肩袖损伤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 “绊脚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