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机理
1、切开剥离粘连
重度脊柱侧弯使身体重力失衡,在负担体重,维持体姿和进行有限活动过程中,腰腿部肌肉负担大为增加,造成积累性损伤。软组织屡发轻微撕裂、出血、渗出,进而机化粘连挛缩。病变虽以一侧为主,但必累及对侧。这种对称性变化现象,在背腰部伸脊肌尤为明显。机化粘连造成肌肉韧带运动障碍,动则引起剧痛(局部痛和远处牵扯性痛)。针刀切开粘连,可无痛并恢复正常身姿。
2、降低病变软组织内压
患者背腰及下肢肌肉呈现的粗条索状改变及不规则结节,是神经营养障碍、痉挛、纤维化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,它们可造成肌组织内压升高,压迫、刺激神经末梢,引起疼痛,针力剖开肌束,可使肌束内外压力迅速达到平衡,消除压力刺激,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。
3、改善血液循环
针刀通过松解粘连,降低病变软组织内压,局部刺激等,可增加治疗部位血供,促进瘀血和淋巴回流,排除致痛物质,软化纤维性变,消除牵拉刺激和疼痛反应。
4、对椎管内病变的影响
一般认为,椎管内病变引起临床症状的机制是:压迫或刺激神经根、窦椎神经、椎管内血循环障碍;椎管内与椎管外相关部位的慢性炎症。针刀治疗未进入椎管刺激敏感点,虽不会减轻腰椎退变和骨性椎管狭窄,但通过解除肌痉挛和神经反射,可有助于改善椎管内血液循环,消除椎管内外炎症,从而达到临床症状治愈的目的。
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要点
针刀常用的定点有:取A、B、C点,分别于突出的椎间盘同位棘突间旁开0.5cm+(黄韧带及侧隐窝治疗点)、1.5cm+(关节突关节囊治疗点)、3~4cm(横突及椎间孔外口治疗点)。
针刀治疗A点,目的是松解黄韧带和侧隐窝,一方面松解了挛缩、增生的黄韧带,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椎管内的压力,椎管内血液循环得到改善,无菌性炎症消退,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卡压,使疼痛缓解或消失。
治疗B点,目的是松解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穿过的乳—副突管韧带,使关节囊内压降低,关节囊内无菌性炎症消退,消除了对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后内侧支炎性刺激和卡压,使腰腿痛症状迅速缓解。
治疗C点,目的治疗椎间孔外口的神经根及脊神经后外侧支,在椎间孔外口有一个由横突间韧带向内延续的膜性结构——纤维膈,此纤维膈与关节突及椎弓根等组织共同围成骨纤维管,神经根等组织由其内穿出,针刀松解了横突间韧带及椎间孔外口的骨纤维管,目的是使神经根穿出椎间孔外口的骨纤维管时,所受到的炎性刺激及卡压得以消除,从而使疼痛和麻木得以减轻乃至消失。
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,非手术疗法(包括针刀)治愈的大部分病人,复查CT、MRI,椎间盘突出部分依然存在,复位的现象却较少见,说明腰间盘突出症治疗并非一定要去除或还纳突出的髓核。针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解法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医疗手法。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,疏通气血、活血化瘀,“通则不痛”;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松解作用,松解粘连,祛除卡压,改善循环,消除无菌性炎症,“以松至通,通则不痛”。
针刀治疗后应加强自我保健,纠正不良生活习惯,注意正确的姿势,则复发的可能性极小。
影像导引下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
采用C型臂、超声导引下针刀治疗,定位靶点更准确,效果突出,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,避免了传统针刀的副损伤。
举例:患者中年男性,右侧腰腿痛3个月,逐渐加重。腰4、5间盘突出明显,右侧神经根、硬膜囊明显受压。腰痛剧烈,弯腰不能,因疼痛导致腰右侧弯,而腿部症状轻微。
腰部查体发现,两侧竖脊肌腹普遍压痛,左侧约第4横突处、34小关节处压痛更明显。考虑因右侧腰间盘突出刺激神经根疼痛,但却未进行镇痛治疗,导致继发腰肌痉挛和小关节紊乱症状。试行左侧痛区的针刀治疗,不应用任何药物(无局麻药、激素,纯“绿色”治疗),选用仅0.6毫米粗的微针刀。横突根部、小关节松解后,病人腰痛症状消失,活动度大幅改善。
采用C型臂引导,针刀操作更安全可靠。
针刀直达横突根部,做横突根部及韧带的松解,同时也是竖脊肌筋膜的减压。
再行左侧小关节的松解,操作中,病人即感疼痛消失。未做右侧操作,结束治疗。
病人疼痛症状消失,活动自如。
本例病人的治疗,再次说明,靶点治疗的必要性。传统针刀取点多,针粗,定位不精确,病人痛苦,效果不佳。而采用影像导引后,能够进行更精确的靶点治疗,效果突出,同时又避免了不精确操作带来的副损伤。
腰间盘突出不等同腰间盘突出症,临床治疗要结合影像学检查,更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。本病例治疗并没有针对磁共振的影像病变点(腰45间盘右侧突出),而依据查体痛点进行针刀治疗,松解脊柱左侧拉伸后产生的疼痛病变点(因脊柱右侧偏弯导致),从而改变的脊柱应力关系,消除疼痛-肌痉挛的恶性循环。仅左侧取两点进行针刀操作后,双侧症状即同时消失。
针刀不应玄虚化,针刀不是万能的。结合医学解剖学,应用现代医学科技,正确把握好针刀适应症,就能够以最小的创伤,迅速便捷的消除病痛。让病人更满意,医生更惬意!